上接A02版
张景文,这位从西安千里迢迢投奔南梁根据地的女青年知识分子,为了根据地人民精神文化上的解放,全心全意投身于南梁的文化教育事业。
南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朱栋说,张景文是当年列宁小学的教员,在列宁小学教学设备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她和霍建德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垒起土台做凳子,架起木板做课桌,用石板做黑板,扫锅黑做墨汁,并在政府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建办学校。1935年,陕甘边根据地发生错误肃反,张景文受迫害致死,年仅29岁。
1903年出生于庆阳宁县一个农民家庭的王孝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领导了旬邑起义,创建了甘肃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
他的革命活动,使得反动当局惊恐不安。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在狱中,面对一次次的酷刑审讯,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在题壁诗中这样写道:“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
1928年12月30日清晨,王孝锡壮烈牺牲,年仅25岁。在临刑的前一天,他在狱中留下血诗一首,其中有这样几句:“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磨难,岂独我今然!”
这些年轻的革命先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青春之歌。
“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现在的列宁小学滋兰树蕙、继往开来,秉承着“艰苦奋斗、读书报国”的优良传统。列宁小学副校长蒋仕奇说,目前,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1岁,这支年轻的教职队伍将青春奉献给了革命老区。他们坚持“传承南梁奋斗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的办学理念,培养着更多优秀的革命老区人才。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启动实施了“1410”红色教育工程,即:传承一种精神,南梁精神;开发四类校本课程,即红歌演唱、南梁腰鼓、南梁历史人文剪纸、红色经典吟诵;实施“十个一”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包括看一场红色电影,听一次革命传统报告,搜集一篇南梁英雄史料,撰写一篇歌颂家乡的文章,学唱一首红色歌曲等。
南梁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刘晓凤是名90后,她对南梁的革命先烈满怀敬仰。2020年初,刘晓凤尝试通过直播,在网上讲起了红色故事,她说:“要把南梁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青春、奋斗、传承。南梁儿女们通过讲好南梁故事,把南梁精神蕴含的红色基因、精神养分融入血脉,赋予时代价值,指引着一代代青年沿着红色道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