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国华
李近远 顾丽娟 安志鹏
兰州晨报记者 熊园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
腊月里的陇东大地,似乎已经有了几分春意。
在华池县悦乐镇鸭洼村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里,我们见到了革命烈士李凤明的儿子李文庭,他已年逾八旬。
1940年,在环县曲子镇,年仅22岁的李凤明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沿途乡亲一路“接力”,将李凤明烈士的遗体,从距离鸭洼村七八十公里外的曲子镇抬回了家。李文庭是遗腹子,从未见过父亲,成了他终身的遗憾。
站在李凤明烈士亲手栽种在老宅外的一棵枣树下,烈士的孙子李华峰兄弟等人介绍说,虽然不知爷爷长什么模样,但从小就听家人说,这是爷爷留给家人唯一的遗物。每年枣子成熟,采摘品尝的时候,就是大家缅怀烈士的特殊时刻。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
在华池,像李凤明这样风华正茂时就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还有很多,大部分人至今无名。
创建和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中,一大批年轻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奋勇当先,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他们满怀豪情壮志谱写的青春之歌代代相传,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党尽忠”
走进南梁,就仿佛走进了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一处处遗迹、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将我们带回到峥嵘岁月,年轻的革命者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在后人心中筑起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1935年2月,谢子长在病危之际,为了陕甘革命的长远发展,将自己耗尽全部精力和心血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托付给了刘志丹。”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杨莹莹在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向我们介绍着一幅版画中的内容。
1935年10月初,陕甘错误肃反中大批党政军干部被逮捕关押甚至被杀害。当时刘志丹面对逮捕自己的命令,依然自行前往。错误肃反开始时,习仲勋被捕前有同志劝他躲一躲,他说:“把我杀了,我也不能走。”被关押期间,有人暗示习仲勋可以帮助他逃跑,但他只回答了四个字:“为党尽忠”。
南梁革命年代,一大批年轻的革命者,克服重重艰难困苦,经受种种严峻考验,不计个人得失,以革命大局为重,始终如一坚定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坚定崇高的革命理想。
1933年3月,担任南梁游击队中队长的赵明发,在战斗中被俘后遭受敌人迫害,牺牲时年仅23岁……
无数激情的青春,在南梁写就一曲曲英雄的壮歌。
“自古英雄多磨难,岂独我今然”
南梁的人们还记得陕甘边区第一任妇女委员长张景文亲自编唱过的一首信天游:“婆姨女子放开脚,长发剪成短毛盖;男当红军女宣传,革命势力大无边。”
(下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