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1年02月01日

知道吗

三伏与三九

三伏: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那么,你知道“三伏”是怎么来的吗?

我国古代一直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把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六十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古代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的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

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这种规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九:

从每年的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其中“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天气就重新暖和了起来。古时候人们会数着这八十一天,盼望着寒冷的冬天早点过去,叫做数九。关于数九有民谣唱道:“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又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即六九的第一天(或五九的第九天)为立春,自此天气渐暖。

文/百城阁

--> 2021-02-01 知道吗 1 1 兰州晨报 c18887.html 1 三伏与三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