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艾萍)6月16日,甘肃省林草局发布消息,“十四五”以来,全省依托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171万亩,推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四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生态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
甘肃是全国荒漠化防治重点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45.18%和28.34%,生态修复任务艰巨。近年来,全省坚持科学治沙,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研发推广治沙新技术,并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同时,通过机械化压沙作业和专家工作室技术支撑,推动治沙从传统人力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型。
在创新治理机制方面,甘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资金渠道,并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此外,与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周边省区签订联防联治协议,构建区域协同治沙体系。
在治沙与产业融合发展中,甘肃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培育沙区特色经济。截至2024年底,全省沙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带动多地实现生态改善与乡村振兴双赢。目前,甘肃正通过“绿满陇原”行动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并依托国家级示范区和封禁保护区,总结推广可复制的治沙经验,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