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帷幕即将拉开,面对众多高校和专业的海量信息,考生和家长们很容易被困入“信息茧房”而无从下手,于是一些人开始求助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
尽管AI辅助高考志愿填报展现出诸多强大的优势,但我们真的放心将关乎未来的重要决策交给AI吗?AI冰冷的数据逻辑真的能读懂考生内心真正的梦想和追求吗?AI辅助高考志愿填报到底是“神助攻”还是“大忽悠”?
1 AI能够迅速筛选海量信息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大厂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AI辅助报考服务,AI不仅能够迅速提供高考政策解读、高校招生计划和历年录取分数、同水平考生历年报考情况等海量信息,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基于考生的选科、分数、名次、院校、兴趣、家长期待、专业或地域优先等条件,运用复杂算法推荐个性化的志愿方案;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对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概率进行预测,帮助考生规划“冲刺、稳妥、保底”等不同类别的志愿策略。
2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AI时代,考生和家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而要认识到AI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它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审慎对待。
首先,AI的可靠性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有考生发现,使用不同的AI工具,“一键填报功能”推荐的志愿不同,算出的录取概率也差异较大,甚至有相差50%以上的。这可能与数据更新不及时有关,也可能源于不同的AI算法存在偏差。往年还有用户投诉AI志愿填报服务称,依据AI所推荐的方案填报志愿,最终未被任何一所高校录取。这或许归根于“AI幻觉”,即AI可能出现过拟合、捏造事实、数学错误等问题,导致输出错误的结论。
其次,AI无法真正理解考生的个性化需求。高考志愿填报除了需要考虑高考分数和院校专业等信息,考生个人的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情况也会影响志愿决策,但缺乏人味的AI面对这些复杂且充满情感色彩与具有个人特质的要求会力不从心。
此外,AI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考生在使用AI辅助报考服务时,通常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成绩、地域等敏感数据。若AI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完善,这些信息可能会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