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会有独具特色的风俗,每一个风俗都有浓郁的家乡味。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家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我就被一阵清香唤醒。原来是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包粽子。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轻轻一卷,就成了一个小漏斗。再往里面装上晶莹剔透的糯米,放入一颗甜甜的蜜枣,最后用绳子一系,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可粽叶在我手里不是卷不起来,就是米漏得到处都是。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勉强能看的粽子,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传说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的屈原因遭奸臣陷害,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小鱼小虾啃食他的身体,便把粽子投入江中。后来,就慢慢地变成现在的端午节。
包完粽子,爸爸便会把买回来的艾草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这能驱虫辟邪。翠绿的颜色为家门增添了一抹生机。
到了中午,粽叶和糯米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粽子熟了!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解开绳子,剥开粽叶,白白胖胖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咬上一口,那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充斥着我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这个充满韵味的节日,在我家处处洋溢着欢乐和温馨。它不仅让我品尝到了美味的粽子,还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更爱家乡那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