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展示艺术作品。
你见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科幻画里化身环保卫士吗?听过苗家银饰叮当声与太空探索的快板节奏碰撞吗?六一前夕在兰州市城关区方家湾小学,正上演一场穿越千年与未来的艺术对话,同学们用蜡笔勾勒红色记忆,用废旧快递盒拼贴星际飞船,让非遗扎染与科技时装在舞台同辉,把校园变成了会呼吸的“美育博物馆”。
1 课桌抽屉里的艺术狂想曲
当晨雾还挂在操场的单杠上,操场马上变身创意殿堂,各年级主题画展惊艳亮相,一年级教室“童心绘梦”展区里,同学们用彩虹色蜡笔在画纸上堆出会飞的房子,有的给太阳戴上奥特曼面具,有的让熊猫骑着火箭去月球种竹子。二年级的“红色记忆”长廊更像座微缩纪念馆,水墨皴染的《鸡毛信》场景里,小英雄海娃的羊群被孩子们用棉絮粘成立体浮雕,墨色山水间还藏着用金色粉笔勾勒的和平鸽,
最令人驻足的是三年级“民族风情”工作坊,几位同学正用板蓝根染料在白布上拓印苗族图腾,旁边的剪纸展台,同学们举着刚剪好的侗族鼓楼,镂空的窗格里竟透出四年级科幻画的激光飞船。“看!这是我用甲骨文刻的太空站!”每个传统符号都在未来场景里成了能量核心。
班级里,班班有特色,人人皆主角。有的以“诗词雅韵”为魂,用书法与国画诠释传统文化;有的以“劳动之美”为题,用手工作品致敬平凡英雄。每个班级都是独特的艺术单元,如同一颗颗星星,在方家湾小学的天空中汇聚成璀璨的银河,绽放出“一班一品”的独特魅力。
2 舞台上的文化基因重组实验
当拱星墩街道范家湾村社区的叔叔阿姨们将一本本满载希望的书籍作为礼物传递到孩子们手中时,操场已变身超级秀场。校级社团的葫芦丝齐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刚落下最后一个音符,一年级萌娃们就踩着《港风秀》的节奏冲上台,用妈妈的旧丝巾和快递盒做的“流苏礼服”上,还别着用瓶盖串成的“钻石”。
二年级的《共产儿童团》情景剧把时光拉回烽火岁月,而紧接着的《红领巾在飘扬》舞蹈里,同学们把少先队礼变成了街舞动作,红色基因在popping节奏里完成了奇妙的现代转译。三年级的《民族大融合》更像场文化嘉年华,同学们身着各民族服饰,用歌舞描绘中华大家庭的多彩画卷。
将气氛推向高潮的是四年级“变废为宝”实验室,快板《追星星的孩子》,同学们用创意道具勾勒出绿色未来。最惊艳的是时装秀压轴,一名男同学穿着用家中常用的塑料布和饮料瓶盖串成的“机甲战衣”走过舞台时,“战衣”上的矿泉水瓶盖风铃叮咚作响,像是给地球母亲的一曲环保赞歌。
3 奖章里的星光与种子
颁奖仪式如同一座闪耀的灯塔,照亮了榜样的道路。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们接过荣誉证书,胸前的奖章与脸上的笑容交相辉映。“艺术小明星”们捧着奖状,眼中闪烁着对艺术的执着。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激励着全体学子在艺海扬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场持续12小时的艺术狂欢,与其说是一次展演,不如说是方家湾小学对“方圆哲学”的生动诠释——让孩子们在传统的“方”里守住文化根脉,在未来的“圆”中放飞创想翅膀。正如校长在致辞中所说:“当青铜器的纹路遇见太空机甲的线条,当非遗的童谣撞上科技的节拍,教育的美,就发生在这方圆之间。”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