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丽霞)5月30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专场,省委金融办、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等部门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政策解读。
《行动方案》立足我省创新基础、客观条件与功能定位,采取定量定性结合方式,锚定2025年和2030年,提出兼具引领性、操作性与连续性的发展目标。2025年底前,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62%,全社会R&D经费投入18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6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达525亿元,与强科技行动紧密衔接,彰显持续推进创新的决心。到2030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提升至28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件,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挂牌交易成果累计3000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跻身全国前20位,建成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行动方案》还针对重大科研项目、企业培育、人才引育等重点工作设置量化目标,围绕创新关键环节发力,提升政策落地性与考核实效。
同时,围绕两大核心任务、26条措施,构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一方面,聚焦建设科技创新“五大高地”,提升区域创新效能。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特色产业创新、企业主体汇聚、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开放合作高地,贯通基础研究至成果转化全链条,覆盖平台、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另一方面,畅通成果转化“四大通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以“科技创新基地”向“转化基地”转型为目标,创新“研产融合”攻关机制,实施双目标考核;建立部门协同机制,以首购采购推广成果;同时,引导银行完善科技企业差异化服务;加快孵化载体建设,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多维度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