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一次探秘“石油精神”之旅 2025年05月29日

“原来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塑料袋都和石油有关!”近日,兰州市安宁区阳光小学五年级二班的教室里传来惊叹声,而这份惊喜源于一场由银滩路街道营门滩社区、中国石油西北分公司与学校联合策划的“石油精神探秘之旅”。当孩子们在展览馆里触摸到20世纪石油工人用过的老钻头,透过电子屏“拆解”一滴油如何变身生活必需品时,这场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红色教育,正以沉浸式体验让“爱国”与“奋斗”变得可触可感。

“这个铝制饭盒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在展览馆“艰苦创业”展区,讲解员举起泛黄的老照片,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工人在戈壁滩用马拉肩扛开采原油的故事。锈迹斑斑的地质锤、手绘的油井分布图、补丁摞补丁的工服……6大展区的实物陈列如同时光切片,串起西北销售公司70年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壮阔历程。

在“一滴油的奇妙之旅”互动区,王浩宇同学用手掌划过电子屏,亲眼见证原油如何经过20多道工序变成T恤纤维。“石油不仅能开车,还能做口红?”AR沙盘前,孩子们争相“开采”虚拟油井,通过答题闯关解锁“石油溯源”冷知识。当动画里的石油分子链随着音乐闪烁,这场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的科普课,让抽象的能源知识化作欢声笑语。

“从老钻头到智能开采,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骨子里的担当。”同学们记录的参观手账中,有人画下石油工人的剪影,有人写下“要像钻头一样钻破学习难关”的誓言。这场穿越七十载的精神对话,正让石油人“把根扎在戈壁,把爱献给国家”的故事,在少年心底长成新的力量。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