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云其木格。
1月18日上午,在江苏无锡宜兴丁蜀镇,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65岁的乌云其木格带着儿女回家了。她的丈夫呼和是“国家的孩子”,出生于1959年,20世纪60年代初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生活,1995年因肝癌离世。乌云其木格不仅独自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还替丈夫找到了宜兴的家人。团圆现场,她拿出丈夫的遗照环顾四周,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丈夫,乌云其木格激动地说:“你放心吧,我带着孩子们来见亲人。”
用歌声表达内心思念之情
1月18日一大早,乌云其木格和孩子们穿上了蒙古袍、换上了蒙古靴。8时50分,乌云其木格一行乘坐的车辆刚到丁蜀镇毛旗村河西村,烟花爆竹就响个不停。她下车后不仅逐一拥抱亲人,还拿出丈夫的遗照环顾四周。
这次来宜兴认亲,乌云其木格带了丈夫从小到大的照片。她望着丈夫的遗照说:“我今天终于来到你的家乡了,见到了你的哥哥、两个弟弟和孩子们。我特别高兴,替你完成了很大的任务。”
为了和亲人团聚,乌云其木格和孩子们准备了很多内蒙古特产,不仅制作了奶食品,还做了蒙古族马甲,用珍珠串了手串,定做了玛瑙项链。
乌云其木格特别高兴,当着众人的面和儿子一起唱起了歌,用歌声表达对丈夫的爱。她唱道:“草原是我生长的地方,遥远的这里是出生的地方,今天我带着我的儿女,来到这远方的家乡。”随后,乌云其木格在家中长辈的陪伴下,来到了丈夫出生时的老房子。邻居看到后主动过来关心,纷纷讲述呼和当年的经历。
家中老柜子里藏着身世
在呼和大哥钱建平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个老柜子,柜门内侧记录着呼和的姓名与出生年月。呼和原名钱志平,出生于1959年11月27日上午,1960年8月2日晚上送到上海育儿院。钱建平称,父母已经离世多年,生前一直挂念着弟弟,“这个柜子有80年了,父亲在上面记下这些内容,就是为了让弟弟回来时能够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能够找到自己的根。”
据呼和的叔叔钱尧勋介绍,当时家里生活条件艰苦,呼和被送到上海的一户人家,由于这户人家无法上户口,这家人又把他送到孤儿院。家人后来再去找的时候,才得知孩子被人抱走了。
20世纪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群众的抚养下成长,这些孩子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呼和正是其中的一员。回忆起丈夫,乌云其木格泪流满面。1980年,她和呼和结婚成家,“虽然丈夫生前没有提过找家的事情,但喜欢写日记,字里行间总能看出他对家乡的思念。”
在乌云其木格眼中,丈夫很勤奋上进,会蒙语和汉语。由于工作繁忙,他后来患上了肝硬化。1995年6月病情恶化为肝癌,离世时仅36岁。
在各方的助力下圆梦
这些年来,乌云其木格一直想帮丈夫找家。2024年10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国家的孩子”布日那与宜兴的亲人团聚。受布日那的影响,乌云其木格的两个儿子向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寄送了血样。经过祖源分析,呼和的老家疑似在江苏无锡宜兴丁蜀镇毛旗村河西村,堂亲疑似钱尧勋。2024年11月21日,无锡宜兴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寻亲志愿者周六君收到了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布仁巴雅尔警官的信息,请他帮助寻找呼和的家人。11月22日下午,周六君通过走访调查,找到钱尧勋。钱尧勋称,他在大哥家送走了一个男孩。他马上联系钱尧勋的侄子钱水平采集血样。
周六君告诉记者:“我当时看到其长相,马上锁定采血,没想到一复核就成功了。”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