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全国第3位,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关口、达到5.28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增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1.4亿元,增速居全国第8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增速居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增速居全国第3位。
聚力打好稳增长阵地战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项目建设加力推进。300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9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14.2%。通高速县达到82个。市场化实施“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项目14个。
消费市场回暖向好。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336场次。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增速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2位。全省接待游客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5.9%、25.7%。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万人次。
资源优势加速转化。出让矿业权182宗、成交价116.8亿元,均居全国第2位。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达到6640.8万吨、1253.6万吨、9.1亿立方米。新增新能源装机1258万千瓦、总量达到6437万千瓦,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第2位。
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庆阳经济总量迈上1200亿台阶,酒泉经济总量突破千亿、达到1042亿元,临夏州经济总量跻身500亿元行列。兰州高新区全国排名53位、提升3位,天水经开区、张掖经开区全国排名46位、82位,分别提升6位、49位。
聚力打好调结构突围战产业动能明显增强
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63家、增长16.2%。
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10个、产业链重点项目810个。冶金有色、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均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和4.9%。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引进企业357家,算力规模达到5.1万P。
现代农业扩量提质。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产量259.2亿斤。建成高标准农田284万亩,绩效考核排全国第3位。完成盐碱耕地治理6.3万亩。“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4928亿元。
经营主体加快成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5户。新设经营主体30.8万户。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税费优惠政策144.8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4.1万户次。项目民间投资增长11.9%。社会融资规模增加557.4亿元,完成直接融资979亿元、增长7.9%,新增“险资入甘”落地资金213.4亿元、增长46.7%。
聚力打好促改革攻坚战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省属企业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1%、4.2%。14家省属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
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开发投运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受理问题办结率90.2%。20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质效居西北第1位。全省21万名干部包抓联企业46万户,协调解决问题3.9万个。
其他改革有力有序。建立煤电容量电价补偿机制,优化调整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凉州、陇西、康县3县区完成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中考改革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77%。3所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所。
聚力打好扩开放主动战通道地位不断强化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与央企新签合作项目投资额2248亿元、增长56%。招商引资签约金额1.15万亿元、到位资金7969.9亿元,分别增长13.1%、33.7%。外贸进出口额615.4亿元、增长25.2%,增速居全国第1位。
开放平台影响扩大。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公祭伏羲大典成功举办,对外开放主平台功能更加彰显。新增国际友城3对。新设外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8619万美元。
聚力打好惠民生持久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一键报贫”机制识别监测对象3.2万户14.9万人,风险消除率68.6%。东部协作省份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援助资金38.8亿元、消费帮扶94.9亿元。“央地携手·富民兴陇”消费帮扶聚力行动采购金额11.4亿元。
社会保障织密兜牢。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2万人,劳务收入1637.5亿元。扎实开展治理欠薪行动,为5.58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2亿元。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帮办实事17.5万件,资助款物4290.2万元。改造老旧小区455个。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和95%以上。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数字藏经洞成功上线。我省人均博物馆拥有量居全国之首。音乐剧《飞天》、电影《长空之王》、歌曲《枕着光的她》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民生实事如期交账。义务教育增补学位2.8万个。1万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1.4万人。建成投运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向6097名困难家庭子女发放普通高校入学资助金5650.4万元。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成“水盆子”914个。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万户。
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健全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98.2%,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完成国土绿化综合治理1370.6万亩。实施林草沙综合治理项目53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8.6%。
聚力打好防风险保卫战平安建设扎实推进
化债化险突围破局。监管口径高风险机构退出10家,融资平台压降94户、下降35.9%,保交房交付住房近7万套,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3%、12.1%、25.5%、24%。有效应对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灾害。建成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民族宗教和睦和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化,宗教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10家单位、10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社会治安持续改善。刑事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分别下降28%、10.6%。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案、损失“双下降”。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推进,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