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被人们喻为“心灵之窗”。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预防“小眼镜”怎样关口前移?近视矫正服务市场如何规范?针对社会关切,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1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波动下降
“我国持续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监测与评估工作,目前在国家监测网络基础上,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原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疾控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主任马军介绍,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波动下降,取得积极进展,但近视低龄化是防控核心难点,要实现2030年防控目标还需持续加力推进。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文件,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家认为,乡村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增长需引起重视,尽管城市近视率高于乡村,但乡村地区增长速度比城市快。
2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重在“家校联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王凯表示,控制用眼时间和距离、加强良好光照下户外活动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核心,做好这两件事重在“家校联动”。
2021年5月,教育部认定温州市为国内首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全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从2018年的54.46%降至2022年的49.83%,实现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的近视防控工作目标。
“家校同为落实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核心阵地。”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校长潘旸说,在加强学生户外活动方面,学校以项目化学习方式,每天给学生布置定制化体育家庭作业并定期评奖,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每日锻炼的好习惯。在最近一个寒假,约85%的学生能坚持每日校外锻炼1小时以上。
中学阶段是视力下降的“重灾区”,学生过长时间乃至沉迷使用电子产品是影响视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府东分校推出做彼此“诚信盟约者”活动,通过学生、家长、班主任三方联动落实合理管控电子产品倡议,让学生在收获明亮双眸的同时,培养自控力。
3 近视没有“逆转神器”警惕近视矫正市场乱象
每到周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常常挤满了来检查视力的儿童青少年。“才半年时间,又加深了100度”“有没有办法能逆转近视度数啊?”在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的诊间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们持续抛出咨询问题。对此,倪海龙表示,现阶段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近视矫正控制技术手段,如特殊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及多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需在正规专业医生和视光师指导下来保障安全有效使用。
2023年4月,湖南一12岁女童,用哺光仪激光辐射治疗近视眼,结果几个月后造成视网膜黄斑光损伤;某中部地区城市市民陈女士为读初二的女儿购买视力矫正套餐,商家谎称一年近视可减少150至200度……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商家瞄准家长对孩子“视力危机”的焦虑情绪,打着“还你明眸”“逆转近视神器”的旗号,开设所谓“视力矫正机构”或推出相关产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视光师李岩表示,现在市场上关于儿童近视眼预防的方法和设备有很多,但并没有能让近视逆转的神器。
为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加强市场监管,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切实加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在温州市,为整治近视防控市场乱象,教育、卫健、市监等部门联合发力,组建温州市近视防控工作指导中心和专家委员会,专项开展“双随机”校外培训机构、托幼机构抽查,定期发布近视消费警示、调解处理消费投诉,严防第三方进入校园检测学生视力。
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