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发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披露,在2018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394894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提起诉讼24202件,93.9%的案件在诉前环节得以解决,绝大多数案件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
据介绍,五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209957件353223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民事检察监督案件498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件62875件、公益诉讼案件394894件,办案数量均显著上升。
白皮书透露,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涉案罪名主要集中在污染环境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采矿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狩猎罪、滥伐林木罪等六个罪名。五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这六个罪名的件数和人数占受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总件数和人数的81.66%和82.88%。
白皮书显示,破坏生态环境类案件受理审查起诉数总体下降,破坏资源保护类案件受理审查起诉数总体上升。其中,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类罪等动物资源类犯罪案件上升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