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2

大医精诚 争做省内学科领头雁 天水三院:奋楫笃行十年,取得亮眼成就 2022年09月29日

2012 -2022,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走过十年辉煌历程。 这是幽雅舒适的医院环境,院内郁郁葱葱。

荣获殊荣。

幽雅舒适的医院环境。

成功创建国家级“首批CAAE癫痫中心”。 天水三院供图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栉风沐雨;十载披荆斩棘,十载沧桑巨变。

历经千磨万击,终能百炼成钢。2012-2022,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走过十年辉煌历程。这十年是一种跨越,波澜壮阔,震撼人心;这十年是一种蜕变,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年腾飞的征途中,医院捷报频传:成功创建甘肃省首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获评全国首批“中国抗癫痫协会一级癫痫中心”,入驻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地图;获批甘肃省精神病司法鉴定中心、天水市睡眠医学中心、天水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这是一份属于奋斗者的“成绩单”。荣誉背后,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砥砺前行的足音铿锵、轮廓可见。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十年来,在以丁志杰为“班长”的院党委带领下,全院干部职工蹄疾步稳,追求卓越,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专科学科建设不断进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翻开医院十年发展史,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勇往直前的满怀豪情;是一幅幅机遇与挑战并存、汗水与智慧交融、拼搏与感动相伴的动人画卷。

始创篇:始于临危受命  兴于盛世改革

深秋时节,景色多彩。记者前往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采访时看到,院外疫情防控通道处,准备入院者保持一米线、扫码有序安全入内;院内活动区,绿树红花环境怡人,随处可见医护人员陪同康复期病患活动的身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于1953年,因当时客观需要临危受命,成立之初系甘肃省第二疗养院。1954年,省卫生厅将分别位于兰州和天水的省第一、第二康复医院合并为甘肃省康复医院,两年后迁往武山县,当时留精神病科在天水市,称甘肃省康复医院精神病科,内设病床100张,有职工63名。1958年,甘肃省卫生厅决定把天水市精神病科扩建为医院,1959年天水精神病院挂牌,至此医院实现了由“科”到“院”的转型。同年4月,省卫生厅为明确医院承担全省任务,将医院名称改为“甘肃省天水精神病院”,编制病床150张,职工43名,系省卫生厅直属单位。1969年12月,省卫生厅将医院下放天水地区领导,编制病床增加到200张。改革开放以后,医院医疗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形成了规范、严谨的精神病医疗管理体系。医院在西北地区精神卫生机构中率先将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技术应用于精神科临床,与原湖南医学院附属三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科研课题获得1983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1994年6月6日,省卫生厅批准医院加挂“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牌子,编制病床增至286张。至此,医院开始渐渐驶向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篇:十年磨一剑 医院绽新颜

十年光阴,只争朝夕。回顾天水三院的十年发展史,干货满满,成绩亮眼。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按照“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突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院方针,秉承“仁爱、奉献、超越、争先”的院训精神,深化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医疗服务项目,引进高新设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医院面貌焕然一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精神科、心理科、司法精神病鉴定、心身医学、睡眠医学、中医针灸、医学戒毒等多个学科,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截至目前,编制病床增至700张,职工656名,业务用房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医院门诊诊疗人次由2012年的6.09万人次增长到现在的12.8万人次,住院人次由3462人次增长到6039人次,中高级职称人员由105人增长到203人,服务范围除甘肃外还覆盖宁夏、青海、陕西等周边地区,医院精湛的技术力量、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独特的医院文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舒适的就医环境,赢得了社会认可。

十年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规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生根发芽”到“逆势突围”,再到如今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一代代“三院人”在护佑人民健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创新进取,用奋斗与奉献践行着医者初心和使命。

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党建强,医院兴。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与医院改革相结合、与业务发展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创建学习型医院和服务型医院,进一步夯实医院党建基础,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和强基固本之策,有力地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与此同时,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努力构建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机制,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据介绍,截至目前,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从原来的8个党支部优化扩充到12个党支部,在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等党员中选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十年间,优秀医护人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占比由2012年的54.3%增长到现在的92.5%,为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夯实了基础。2021年,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其中一个党支部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精’于卓越的医术,‘诚’于坚韧的党性。”这是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建工作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科室就是一座灯塔,一名医护就是一个标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从思想引领、工作执行和统筹协调等方面,激励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画面。

“守护人民,我们责无旁贷!”“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心理准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成立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党员把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防控一线佩戴党员徽章、亮身份、重承诺,带头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具体部署;有令即行、率先垂范,带头递交请战书,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党徽在努力奋斗中闪闪发光,党性在艰苦锤炼中熠熠生辉。

完善设施建设 按下高质量发展“启动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所现代化的医院,硬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十年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面对机遇和挑战,不断超越,在设施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医疗质量、绩效改革、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使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来,在天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多方筹集近亿元资金于2011年建成15600平方米的博爱业务综合楼,2013年建成13500平方米的重性精神病住院楼,投资数百万元改造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配套设施,多年来土墙瓦房的落后面貌彻底改观。特别是新建成的住院楼宽敞明亮,布局科学,每个病区均设有宣泄室、活动室、餐厅、接待室,娱乐、就餐设施一应俱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医疗、康复和生活需求,博爱业务综合楼和重性精神病住院楼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就医环境,给医院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医院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同时,医院累计投入360多万元,对医疗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他们请来专业设计师,按照康复医学要求设计出绿化方案,修建花园花廊,种植花草树木,如今院内繁花似锦,草坪葱绿,环境幽雅,园林风格浓郁,已成为省内外精神病患者信赖的治疗康复基地,被患者家属亲切地称为“病人之家”。

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楼和住院楼的建成使用,不仅让就医环境焕然一新,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软硬件也得到极大升级。十年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累计投入3995万余元,先后购进眼动检测仪、心理检测诊断系统(心理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仪、血药浓度检测系统、美国飞利浦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彩超、16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虚拟现实神经精神心理康复仪、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等专科医疗设备,医疗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核磁共振的引进和使用显著提高了对精神疾病及癫痫疾病的检出率、准确率。同时,医院与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度合作开展功能核磁成像方面的相关研究,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医院癫痫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显著提升。

发挥专科特色 争做省内学科领头雁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十年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品牌战略常抓不懈。2006年,心身疾病科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2010年,精神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9年,医学心理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在夯实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拓展学科建设内涵,向与精神科相邻或交叉的睡眠医学、心身医学等轻型亚专业方向发展,积极培植孵育新的特色学科,现已形成精神科为主轴,心理科、心身疾病科、睡眠医学、中医治疗康复、药物依赖治疗等专科同步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着力提升精神亚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将精神卫生服务对象前移至心理亚健康人群,以实现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除此之外,还重点加强涉及老年、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严重精神障碍、康复、睡眠、物质依赖、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特殊领域的亚专科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以精神科为龙头,其他亚专业齐头并进”的学科建设体系。

十年来,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每年承办各类培训10场次,培训心理服务人员3673人次,共核准签发心理服务人员证书2571份,为基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提供人员保障。为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组建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小组,着力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复核、建档立卡、危险性评估、对口技术帮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和人员培训等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天水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质量全面提高,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长期位居全省第一。

2017年,经天水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甘肃省强制医疗所建设项目落户天水,同年甘肃省公安厅与天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甘肃省强制医疗所合作框架协议》,决定采取“公安机关负责监管安全、卫健部门负责医疗卫生”的“所院协作”模式,在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甘肃省强制医疗所。2019年省强制医疗所正式开工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边建边用、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200张床位,二期建设规模为300张床位,总床位数为500张,以满足收治全省经法院审理依法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需要。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将于近期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采取院所合作模式对全省经法院依法作出强制医疗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医疗服务,填补了甘肃省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的空白。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先后完成了检验科实验室改造项目,新建PCR实验室和发热诊室,如今医院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极大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医院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密切关注,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精神心理卫生专家纷纷前来考察交流。医院先后举办了西北五省区精神病学术交流会、中西部地区及全国部分省(市)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中国首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和甘肃省精神病学年会,与国内知名专科医院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协作机制,并与关中地区知名大学教学医院建立了交流合作平台。一些国内同行们对医院的跨越式发展赞不绝口:“这个医院真是多年不鸣,一鸣惊人,出了这么多先进成果,引进了这么多一流设备,培养了这么多优秀人才。”

未来篇:前路漫漫其修远 逐梦前行得始终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十年来,医院砥砺前行,对开拓者、帮扶者心怀感激;十年来,医院披荆斩棘,对掌舵者、奋斗者充满敬意;十年来,医院用真诚与汗水、智慧与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三院奇迹。

天水三院党委书记丁志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十年发展历程,谈到全体“三院人”聚力拼搏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不禁心潮澎湃。他说,属于三院的每一个高光时刻,凝结着所有人的心血和汗水,持续刷新的成绩单上,镌刻着每个人的奋斗足迹。

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每年都制定奋斗目标,每年都有发展新思路,改革实现新突破,创新实现新局面。十年来,在天水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在有关兄弟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学科建设不断巩固,人才建设不断完善,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医院,一跃成为甘肃省首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在全省乃至西北五省区精神病专科领域都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非凡成就彰显拼搏奋斗的强大力量,非凡历程砥砺谱写新篇的信心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水三院将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将医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为建设幸福天水献策出力,为人类精神病医学事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