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萍

张洁

蔡芝香
在8日召开的兰州市教育局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上,包括2022年度“兰州最美教师”代表、兰州市第二批教育世家代表、坚守班主任岗位25年教师代表在内的一线兰州教育人济济一堂,分享他们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温暖故事和幸福收获。
魏萍:工作31年,年年班主任
“我是1991年参加工作的,至今已经31年,我的教龄和我的班主任工作年限一样长,也是31年,非常高兴能够得到‘坚守班主任岗位25年’这样一个令人骄傲的称号。”一只船小学教师魏萍说。
30多年看似漫长,但和孩子们以六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地度过,好像也没那么长,许许多多美好的教育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清晰可辨。其间有遇到困难的沮丧,有难解问题的困惑,更多的是和孩子们相处的快乐,看到他们健康成长的自豪,还有家长同事们信任的愉悦,这些都是让她一直坚持班主任工作的原因。
曾获得过校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的魏萍,坦言“自己是一个资质普通的人”。若问她有什么新颖有效的管理办法,魏萍笑答:“还真没有,我所凭借的就是‘用心’二字!”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找不出聪明的办法,就用最笨的办法:多花点时间,早来晚走,下课多去学生中转悠,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和孩子们勤聊天,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引导;主动联系家长,问问家庭教育能帮助些什么;和孩子们一起制订班规,对班级中出现的琐碎问题或批评或提点……
早来晚走,说起来简单,但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也需要毅力。无论严寒酷暑,孩子们到校后都能看到魏萍与值日生共同打扫卫生的身影,听到魏萍与孩子们一起早读的声音。上学的每一天,孩子们都能在干净的环境,温暖的氛围中开启一天的学习。
为此,魏萍觉得付出一切都值得。
有一天,一位家长问魏萍:“你家儿子在哪里上学?我家孩子说那个哥哥高大帅气,还会修电脑。”
“我家只有一个闺女,哪来的儿子!”魏萍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原来,家长所说的那个“儿子”是一名已经毕业的男孩,每逢节假日,只要从学校回来得早,一定会来学校看望她,帮她把教室里的电脑最优化,陪她在教室里上课,给她展示他的点滴进步。
那种宛如母子的相处模式,竟然让一年级的孩子误会了。可谁又能想到,那个男孩在五年级时,对魏萍的教育方式很不满,甚至有一次竟然打110报警,希望警察来管管这个“偏心”的班主任。
对孩子的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用一次谈话、几句谈心就能改变是不可能的,但魏萍有“用心耐心”这个法宝,一次又一次变换不同的方式沟通,但也有坚持原则的底线,做事公平。最终,那个男孩心服口服,临近毕业的一年多,班上多了一个学习努力、守规矩、在班级工作中像儿子一样贴心的大男孩。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每个人都有自我处事风格,魏萍欣赏孔子的这句话。她说:“在学生面前,既要让孩子愿意亲近老师,又要让孩子坚持对教师应有的尊敬;在他犯错时,能严格要求,帮其改正;在处理事情时,力求公平公正,讲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工作3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31年,一万多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魏萍幸福地忙碌着。
兰州最美教师张洁:此生为师,青春无悔
获评2022年度“兰州最美教师”,北京八中兰州分校教师张洁说:“此生为师,青春无悔!”
2003年,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入职兰州三十四中,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2017年到北京八中兰州分校工作至今。
参加工作1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送走毕业学生600多人。
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面对一群性格迥异、能力不同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张洁首先做的就是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从短时间叫出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入手,到发现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不足,了解他们的爱好,明白他们的期望,从而制定适宜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划,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三年中学时光。
家庭情况和教育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于是,张洁萌生了一个想法:不如到孩子们的家里去看看,和他们的亲人当面聊聊孩子的情况,听听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并给予一些帮助。就这样,她踏上了家访之路。
2014年5月至7月,张洁走进全班52名学生的家庭,面对面家访,通过观察、谈话、记录等方式增进对孩子们的了解,看到了他们的表现和变化,也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2017年3月23日她又开始家访,7月底结束了对全班50名学生的家访,帮助孩子们平稳度过了让家长最为头疼的青春期。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无法实地家访,于是她改变了方法,采用视频聊天、微信交流等方式继续实现家校共育目标。因为之前的家访让她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还颇有成效。
坚持做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让她能够和孩子们建立深厚的感情,也赢得无数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她所带的班级,最有特色的活动是志愿服务,她带领着孩子们参加爱国公益快闪、捐书助学、重阳节敬老、关爱特殊儿童、腊八节送粥、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
“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做好楷模,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肩负的使命,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然后静待花开。”她深知在教育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真心实意地投入情感,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为其健康成长引领助力。
“做事至善处,莫过于知行合一;教育最美时,莫过于触及灵魂。”这是一句在校园里流传的教育格言,作为教师,张洁始终践行潜心教学、全心育人要求,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
蔡芝香:连续三代有人当老师
蔡芝香是榆中县金崖明德小学的一名普通农村教师,1997年8月从榆中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榆中县马坡学区白堡小学任教,成了当时该校正规中师毕业的最年轻的小学女教师。从那时起,她就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这所小学其余老师都是男教师,而且年龄偏大,说不好普通话,她连续担任了4年一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2002年8月,由于工作调动,她来到金崖学区任教。一转眼,在农村学校里度过了20个春秋。
农村的生活很清苦,但她在教师这个岗位一干就是25年,毫无怨言,而且还要继续干下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祖父用颜体字亲自写成并悬挂在堂屋里的一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祖父引用《论语·述而》里的话来教导我们。志于道,我理解为有理想信念,才能让我们不断进取;据于德,就是有道德情操;依于仁,即有仁爱之心;游于艺,就是要有六艺,我想就是扎实学识,多才多艺。祖父虽没有用华丽的词句教育我们,但却告诉了我们教育职业的神圣,教育职业的责任之重大,需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蔡芝香说。
蔡芝香说,祖父蔡仁邦从小勤奋好学,小学、中学成绩优异,尤其是考入西北师范学院又进入北平师院深造,是马衔山麓最早的北师大高才生,1948年秋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乡,同年8月在兰州女师任文史教员,1948年12月任榆中一中第二任校长。1949年8月16日榆中解放后,由定西专署委派继任榆中县初级中学校长,1988年退休,1996年逝世,享年78岁。
祖父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教学严谨,一丝不苟。正因为祖父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姑姑18岁从定西师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老师,二姑姑兰州师范毕业后跟随丈夫到酒泉,当了一名幼儿园老师。三个姑姑各有一个女儿也当了老师,大伯的女儿在榆中县幼儿园当老师。
蔡芝香的父亲蔡国瑞也是一名教师,2010年1月退休。她当老师后,父亲常常对她说:“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教好一个人,影响一大群。”父亲虽没言之凿凿讲大道理,却让她明白教育要有情怀。
不忘祖父初心,薪火相传;不忘父亲教诲,滋润桃李。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是蔡芝香人生追求的新目标。扎根农村教育,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是祖父、父亲的期望,更是祖国的需要。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蔡芝香全身心地投入并幸福着、快乐着!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