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豆腐的来了”!一声温婉清亮的乡音,响彻太行山下的村庄,响遍互联网。
她叫李福贵,本名李亚云,今年27岁,河南新乡一位单平台拥有600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过去几年间,她走街串巷卖货,和乡村留守老人亲切互动,被网友称为“卖菜西施”。
6月23日,李福贵勉强答应了记者的专访,“这两天来要采访的记者太多,我都没时间剪视频了,生活节奏全乱套了。”说到扑面而来的压力,流量带来的“双刃剑”,她失声痛哭。
她总结自己的经历说:“苦难不值得歌颂,但确实能帮助人变得要强。”
1 福贵的“数落”
6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李福贵家。新乡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西头,是一片规划整齐的居民区。统一的二层小楼,分有前后院。从西边数,福贵是第二家,西头邻居住着她二叔。
福贵素颜相迎。说是迎接,其实是劈头盖脸先来了一顿“数落”。“哎呀,你们记者为啥不一块来呀,昨天来了好几个记者,拍了一天,晚上9点才走,我把话都说完了。”
“我今天还打算编视频,你们不会也拍到晚上吧。”
“我就这点事儿,你们还叫我说啥……”“很快,很快,不会耽误你的正事。”记者也只好先“哄”着。
刚开始架好摄像机,经常出镜的福贵显得特拘谨,不断在客厅沙发上调整着坐姿,询问记者是说普通话还是家乡话。记者答:“平时怎么说就怎么说。”
福贵听了更紧张:“平时咋说话的?我都忘了。”
沙发上摆着5个布艺抱枕,一个狗狗、一个人偶、一个小熊、一个熊猫,还有一朵向日葵。不少网友喜欢把李福贵比作向阳而生的向日葵。
福贵爱养花,不仅在二叔家的露台上种满了多肉,自家门前小院,也被她养的盆栽占据了大半。
院子东西长14米,紧东头是废弃的老式灶台,再就是大片的花草,足有30盆左右,以草本为主。有菊花、有剑兰、有瓜皮草,更多的是叫不上名字的。
有一种正开着指甲大小的花,白的、粉的、紫的。福贵想了好久,说这叫“美人樱”。
2 福贵的本事
花园里有一个梯子形状的四层花架,架子上钉有一块小木板,绿底黄字写着“福贵的花院”。
花架是福贵利用自家的废弃木料做的,她会木工活儿。客厅的窗户框,是她重新改造翻新的。
福贵会女工,家里窗帘是她自己做的。做饭更不必说,网友们在视频里也见过她蒸馍包包子,还会做皮扎,也就是粉条焖子。她会开拖拉机,简单的农具修理也不在话下。
她说自己打小就知道和别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样,上学时受到过同学的奚落甚至霸凌,如今也都渐渐释然了,“苦难不值得歌颂,但确实能帮助人变得要强。”
1998年出生的李福贵,本名李亚云。父母均是存在严重智力缺陷的残疾人,父亲现在学会了做饭,而母亲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021年之前,家里的一切全靠爷爷奶奶。当年奶奶去世后,生活的全部重担,几乎都压在了爷爷身上,之后随着爷爷年迈,则是福贵一人撑起一个家。
这样的生存状态,也算是“网红福贵”诞生的种子。
福贵说她五六岁就帮助爷爷奶奶操持家务,14岁上初二时就外出去卫辉市一家烧烤摊,暑期打工做服务员贴补家用。15岁初中毕业后便辍学挣钱,还在当地街头撒过传单,干过护肤品推销,还学过化妆。
3 福贵的感情
福贵坦言自己做化妆师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初恋,也有了自己第一段婚姻,那年她18岁。
“年轻,太懵懂了,我俩谈了1年多就结婚了。”回忆起来那段仅仅维系了两年多的婚姻,福贵总结说是因为她从来没遇到过对自己那么好的人,“如果我再找的话,一定会找一个不是单单喜欢我,而是我也喜欢的人。”
而福贵更想表达的,是婚姻中那种不可名状的“地位差”。她说,前夫身上的优越感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露,而这种非暴力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难以消磨的自卑感极度压抑,这才是最致命的。
说来也巧,正采访到李福贵的感情问题,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喧哗。
记者同福贵一起去查探,暴晒的阳光下,来了一位推着行李箱的男子,南方口音,自称姓张,也是做自媒体的,算是福贵的同行,此次登门来访的目的,是“为了不留下遗憾”。
出于礼貌,福贵犹豫再三,还是将客人让进客厅。张姓小哥说自己是广州人,在网络上也小有名气,人称“鞋垫哥”。此次不远千里前来,一是寻求互助合作,二就是有点“那个意思”。
这两层意思,均被李福贵斩钉截铁谢绝了。
说到激动处,福贵对着镜头有点破防,哭了一阵鼻子:“我就想一个人好好做视频,不要再来人了。”
福贵善于学习,不断改变着小赛道。
煎饼果子生意一般,她又改卖时令蔬菜。她记得第一次卖的是菠菜,先到附近田庄、关庄的早市批发,然后用电动三轮拉到卫辉市去零卖。因为视频记录了不少她和城管“斗智斗勇”的镜头,粉丝量也涨了起来。
要说她最火的时候,还是最近一两个月开始卖豆腐。
4 福贵的豆腐
“打豆腐的来了”,这是广被网友们传播的福贵发布的下乡视频开场白。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今年春节,她又花17000元钱,添了一辆东风小康轻卡,这意味着福贵能跑得更远。
福贵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卖豆腐的,刚开始她是到市区卖,每次批发100斤,但发现并不好卖。于是寻思着这东西在农村可能更受欢迎,“农村老人多,牙口不好,豆腐更适合。而且农村的风景,拍出来更好看。”
太公、常村、安都、顿坊店、狮豹头是福贵常跑的几个乡镇,西北最远的乡镇是狮豹头,紧邻鹤壁,属于太行山余脉。按照福贵最早的意图,到山村里卖货,顺道还可以进点山货,再回城区赚点差价,一举两得。但事态并没有按照“剧本”的方向发展,“真正走进山村,发现人都特别好。”福贵说,乡亲们见了她,从不斤斤计较,倒会反问她饿不饿,冷不冷,这也让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福贵一次次破防。
福贵一个月要下乡八九次,每次除了豆腐,还要拉上时令蔬菜瓜果、酥脆软糯的点心,还有凉粉等适合老年人胃口的东西。
5 福贵的相机
福贵没有团队,下乡拍视频完全是自己动手,两部手机操作,一副支架加持。
她说村里有不少老人从没见过这种卖货方式,有人认为手机是高科技的秤,也有人认为是防止货物丢失的先进仪器。而自从听说手机有照相功能,福贵下乡又多了一项“流动照相”的新业务。
“手机拍好照片,几毛钱就能冲洗一张。可老人们高兴得不得了。”福贵很用心,网购了一大堆便宜相框,这让镶在里面的照片顿时有了高级感,哄得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听说不少老人将一辈子没能去北京天安门照相当作遗憾,福贵又网购了一张大大的天安门背景图。这事儿,也在网络上传为佳话。
眼下福贵所到之处,乡亲们都把她当成亲闺女,“争着拉我去家吃饭”。
6 福贵的总结
记者让福贵总结一下自己。
“咋说呢。”福贵略显支吾,“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没办法回避,只能勇敢面对。”“我脾气有点拗,不咋会拐弯儿。人家对我好了,我就觉得吧,也得对人家好,不能光算计着挣人家的钱,否则就会有愧疚感。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不是在卖货,而是跟他们交朋友。”
事实也正是这样,从福贵的视频里,也能知道她下乡卖货的利润很薄,远不如自媒体带来的收入。甚至可以分析出,福贵是拿流量带来的红利,补贴她的客户。
而这种良性的互动,也带来了更多人的共情:真实、励志、亲情传递……任何一个正能量的词汇,套用在福贵的行动上,都毫不为过。
采访结束返程途中,记者们都在感叹福贵的善良、乐观与顽强。
同行的司机李师傅也感慨地说,有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看人家福贵,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据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