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兰州晨报出版






2024年11月28日

走出教室 探寻植物的奥秘

兰州市第八中学校园实践活动独具特色

识别校园植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践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重实践”。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兰州市第八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在生物组老师们的带领下,走出教室,踏入校园,亲近自然,开启了一场“识别校园植物”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生物备课组的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老师们集体出动,实地考察,认真观察并识别了所有校园植物的名称、记录它们的形态结构,详细查阅了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提前制作包含校园植物信息(名称、图片、特征等)的资料卡片,并规划了观察路线。

观察法是生物学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观察过程中,生物教研组的老师们现场指导,为同学们详尽地介绍了各种植物的特征,传授辨识植物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校园植物的特征及生活环境逐一进行了记录,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简单分类。

在这次观察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认识了苏铁、银杏、雪松、云杉、侧柏等裸子植物,还识别了刺槐、国槐、鹅掌柴、胡椒木、蔷薇、海棠、冬青、丁香、玉兰等35种被子植物。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踊跃提问,深入比较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从叶片的形状和颜色、花的特征与花期等方面比较了国槐和洋槐的区别;还识别了牡丹、芍药、月季、蔷薇等常见的观赏性植物。

虽然这次活动只是一次短暂的“校园之旅”,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生命的魅力,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也会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热爱自然,关注环境。

活动结束后,生物教研组的老师们对这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次实践活动很好地落实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利用校园内的真实植物作为教学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在探究实践中,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了解植物的生态功能,形成了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

--> 2024-11-28 兰州市第八中学校园实践活动独具特色 1 1 兰州晨报 c195385.html 1 走出教室 探寻植物的奥秘 /enpproperty-->